<track id="zmizb"></track>
    <td id="zmizb"><ruby id="zmizb"></ruby></td>
    1. "霍林郭勒"據蒙古語音譯而來,"霍林"為美食、茶飯、休養生息之意,"郭勒"為河的意思,"霍林郭勒"即美食之河,寓意富饒美麗之地?;袅止帐袨閮让晒抛灾螀^直轄市,由通遼市代管,位于大興安嶺南麓,在科爾沁草原腹地,是一座因煤而建、緣煤而興的新興工業城市。2014年霍林郭勒市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80位和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第45位。
      地理位置
      行政區劃
      氣候特征
      自然資源
      文化名勝
      經濟和社會發展
      城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西北部,地處東經118°17′46″—119°46′12″、 北緯45°16'—45°46'之間,地面標高海拔820~1317米,總面積585平方公里。西部、西北部和北部與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接壤,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毗鄰通遼市扎魯特旗,東部、東北部與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連接,處于“兩盟一市”的交界處,距北京1116公里,距沈陽596公里,距長春616公里,距通遼市336公里,北距蒙古國直線距離120公里。具有對接東北、呼應西部、連通俄蒙的區位優勢,同時享受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各項優惠政策。304國道、101省道在境內交匯,通霍鐵路開通了霍林郭勒直達海濱城市大連專列。
      霍林郭勒市隸屬于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全市轄管5個街道辦事處,22個社區,全市戶籍人口82154人,居住著漢、蒙、滿、回、朝鮮等20多個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32748人,占總戶籍人口的40%。
      霍林郭勒市常年受蒙古氣旋影響,氣壓相對低,大風日數多,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涼爽而短暫,春秋兩季氣候干燥,無霜期短,晝夜溫差大,風沙日數較多,屬于典型干旱大陸性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為0.8℃,最冷月平均氣溫為-19.8℃,最熱月平均氣溫為19.6℃。歷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9.6℃,歷年極端最低氣溫為-39.4℃;年平均氣壓為915.4毫巴;年平均降水量為356.5mm,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約占全年總降水量的81.7%;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5%,年總日照時數為2919.5小時;年蒸發量為1565.0mm;年主導風向為西西北,其出現頻率為14.0%,年靜風頻率為12.5%;無霜期為98天,年平均積雪天數達119天,年平均雷暴日數為24天。主要氣象災害為低溫冷害、干旱、大風、暴雪、沙塵暴。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霍林郭勒境內勘探出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礦、食鹽、硅石、石灰石等。探明煤礦儲量達119億噸;另有食鹽儲量2328萬噸,硅石儲量5000萬噸以上,葉臘石礦儲量5000萬噸,石灰石儲量1149萬噸,礦泉水儲量在7000萬立方米。有霍林河煤礦。

      生物資源

      霍林郭勒草原截至2012年,霍林郭勒境內有野生植物60科、200屬、600余種。主要有羊草、線葉菊、洽草、糙隱子草、野古草、星星草、野蔥、野豌豆、針茅、蕨菜、黃花、野韭菜、蘑菇、木耳、地耳、芍藥、車前子、柴胡、龍膽草、防風、知母、狼毒、麻黃草、黃芪、山杏核、黨參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黃羊、鹿、野兔、狼、狐貍、狍子、旱獺、獾、百靈鳥、野雞、沙半雞、水鴨、貓頭鷹、草原鷹、雕等。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霍林郭勒市屬二級風能區,實測10米高度處年平均風速為5.8米/秒,年平均風能密度為291瓦/平方米,4-24米/秒有效風速時數為6318小時。已建設2個風力發電廠,裝機15萬千瓦。
      霍林郭勒有百萬年前第四紀冰川期形成的地質奇觀冰臼群,八百年前的古方城、金界壕,20余萬畝原始草原展現著悠久的草原文化和濃郁的民族風情。這里冬季玉樹冰花,處處銀裝素裹,非常適宜開展冰雪項目,2008年我市滑雪場已經順利投入運營。結合四季鮮明的氣候特點,我市充分開發古方城、金界壕等歷史遺跡和第四紀冰川期形成的地質奇觀冰臼群等旅游資源,深入挖掘草原民歌、舞蹈、婚禮等民風習俗和藝術形式,大力發展旅游產業。以構建蒙元文化圣地為發展目標,打造敖包相會可汗山4A級景區,加強與東三省、周邊盟市地區的旅游戰略合作,不斷完善旅游服務設施,擴大原始草原游、現代工業游、生活休閑游、特色冰雪游的品牌影響力。2001年被國務院正式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2007年,成功舉辦了首屆“科爾沁草原旅游婚禮節”。
      2013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20億元,增長10.5%。財政總收入41.1億元,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3.7億元,比上年增長22%;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3.07億元、240.32億元、77.17億元,分別增長5.46%、11.92%、6.59%。三次產業結構為0.93:74.97:24.1。全年產銷原煤3733噸,發電137億度,生產原鋁44.8萬噸、鋁后產品36萬噸,碳素17.36萬噸。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元,增長11%。各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5.48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12.33億元。綜合實力位居全國中小城市第83位,列入自治區新型工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列入首批21個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縣名單,列入國家首次界定的262個資源型城市、31個成長型城市之一。

      ?主導產業建設

      2006年,霍林郭勒工業園區被國家發改委核準為省級工業園區,載體功能逐步增強。經過近幾年不斷努力發展,不僅形成了煤電鋁、煤化工煤、電硅循環經濟產業鏈,并且帶動了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裝備制造業等其它配套產業成長壯大。利用低熱值煤發電,打造低電價優勢,發展煤電鋁產業,被自治區命名為“霍林河模式”。目前,已形成3040萬噸煤炭,312萬千瓦電力裝機,68萬噸電解鋁,60萬噸鋁深產品規模。預計到2017年,形成1億噸煤,1300萬千瓦電力裝機,500萬噸電解鋁,400萬噸鋁精深加工產品,250萬噸碳素的產業規模,年可實現3000億產值、1000億GDP、150億財政收入。

      ?新農村建設

      我市現有耕地2.8萬畝,草牧場30萬畝,林業用地30.04萬畝。自2006年開始,我市按照“三轉一有一不變” (“三轉”即農民轉市民,鄉鎮轉街道辦事處,村轉社區;“一有”即農牧民享有城市居民的應有待遇;“一不變”即現有土地、草牧場等原有權益不變)的思路,實施“村改居”工程,即:取消蘇木鄉鎮,將其轉為街道辦事處,將原有的12個嘎查村整個為7個城郊社區,使農牧民在就業、醫療、社保、教育等方面享受城市居民待遇。啟動推廣現代設施農業和舍飼養殖業建設,幫助農牧民創業增收。2013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2.8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0.4萬元,占人均收入的15%,養殖業收入2萬元,占人均純收入的77%。2011年“巴潤之禾”商標通過國家商標總局審批。

      ?現代服務業建設

      全力打造蒙東地區重要的煤炭物流基地。編制了霍林郭勒市物流產業發展規劃,東外環商貿物流園區正在進行供熱、供水、排污、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C區億噸級煤炭物流園區已經完成控制性詳細規劃。投資5億元的中鐵煤炭物流園區(一期)、投資4億元的源源鐵路裝車線、投資2億元的靜湖汽車物流園區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全市物流集散能力達到5900萬噸。煤炭交易市場與內蒙古商寬無限互聯公司合作聯網基本完成,煤炭交易信息化平臺更加完善。不斷提升旅游業發展水平。成功舉辦第四屆草原旅游婚禮節,“科爾沁草原旅游婚禮節”的品牌更加響亮,區域旅游影響力和輻射力不斷增強。積極推動旅游產業市場化,敖包相會可汗山引景廣場加快建設,正在申報AAAA級景區。額侖草原旅游路、可汗山靜湖旅游路進展順利。深度挖掘草原婚禮節文化內涵,推動草原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預計實現旅游收入7億元。

      ?基礎設施建設

      重點加強了道路交通、管網改造、幸福社區、棚戶區改造基礎設施配套、公租房等領域建設。2013年,共投資11.3億元,實施續建、新建項目235個。投資2.4億元,完善新城區基礎設施,主要街路建成通車。投資2.7億元,改造老舊小區58萬平方米、供熱管網43.3公里、供水管網28.4公里、污水管網9.8公里,新增綠地10萬平方米。房地產開發76.8萬平方米。投資1.26億元,續建廉租房、公租房8萬平方米,16棟7萬平方米廉租房交付使用。抽調300名機關干部參與棚戶區征收,征收房屋2730戶,開工建設回遷樓69棟35萬平方米,惠及1.2萬人。投資1300萬元,建成5個“幸福社區”、2個“村民之家”。

      ?城鄉建設

      按照實現環境最美城市為目標,編制完成霍林河綜合資源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總體規劃、褐煤綜合利用總體規劃、綠地景觀系統規劃、綜合物流園區詳細規劃,完成六十棟、地材修建性詳細規劃,出臺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總體規劃方案。完善新城區基礎設施,主要街路建成通車。2013年改造老舊小區58萬平方米、供熱管網43.3公里、供水管網28.4公里、污水管網9.8公里,新增綠地10萬平方米。出臺戶籍管理辦法,城市化率達到90%。深化環衛、供熱、供水、市政、物業等方面改革,理順環衛體制,實行供熱、供水收支兩條線管理,完成市政公司轉制,成立了物業管理辦公室。開展土地清理,收回閑置土地10萬平方米。整治私搭亂建,拆除違章建筑7.5萬平方米。

      ?生態環境建設

      霍林郭勒市屬于典型干旱大陸性草原氣候,生態環境脆弱,可持續發展能力需不斷增強。建市20多年來,堅持退耕還林還草,全民植樹造林,制定出臺《霍林郭勒市2014—2016年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總體規劃方案》,2013年完成礦山復墾2472畝,人工造林4000畝,封山育林1萬畝。環境保護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制定出臺自然保護小區管理辦法。加強重點污染源監管,落實環?!叭瑫r”制度和節能減排任務,完成坑口電廠、鴻駿鋁廠技術改造,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4%。城市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空氣質量二級良好及以上天數超過90%。

      ?社會事業建設

      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2013年全市擁有中小學校63所(含學前班),在校學生數達15500余人,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達100%和111.3%,高考一本上線為112人、二本以上297人,本科上線人數達到歷年新高。民族幼兒園建成使用,新區三中、蒙中基本完工,高考本科上線率保持通遼前列。創建充分就業城市,籌集資金600萬元,落實創業再就業補助政策,免費技能培訓1900人次,發放扶持資金和小額擔保貸款5287萬元,新增就業164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65%。金保工程實現“三險合一”,新農合大病住院報銷額度提高到20萬元。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月均提高146元,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和退休人員津補貼月均分別增加311元和261元,社區工作人員待遇月均提高957元。發放低保金4065萬元、各類救助金1083萬元、1893名70歲以上老年人生活補貼737萬元、老年人和適齡學生公交IC卡補貼115萬元、公交車和出租車成品油價格補貼 2482萬元。慢性病康復中心投入使用,中蒙醫醫院晉升國家二級甲等醫院。公開招聘81名教育衛生專業人才。實施了數字電視村村通工程,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連續六年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人口計生工作獲得通遼市“十連冠”。
      美国黄片小视频

        <track id="zmizb"></track>
        <td id="zmizb"><ruby id="zmizb"></ruby></td>